随着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中美贸易战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的越南制造开始出现在市面上,一如几十年前出现的中国制造一样,很多国人就非常担心越南超过中国,对于越南制造忧心忡忡。 那么越南真的能够替代甚至是取代中国制造吗?他们能像中国那样崛起吗? 对此,网络作者“信息对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感觉还是非常有道理的,这里分享给大家: 没干过制造业的人可能不太有体感。 我长期做电子产品研发的项目管理,不算干过制造业,但我们研发的产品都需要代工厂帮我们做出来,算是比较了解制造业(仅限电子产品)。 恰好之前因为美国加关税的原因,我们好几个代工厂在越南,缅甸,菲律宾都开了分公司,新建了工厂,我也算稍微了解东南亚包括越南工厂的情况。 简单给大家说说。 我们以电子产品中最常见的手机为例。大家理解的制造业是不是一块电路板,一块电池,一个屏幕,螺丝若干,打紧,变成一个整体,掏出两个塑料壳,吧唧一扣。这就是手机制造业。 事实上,我们需要空电路板若干,不同电路板有双层的,有4层的,甚至有12层,16层(你想象成千层饼压紧实的样子)。 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mos管若干,有不同工艺,不同尺寸,不同参数,不同材质。按键若干,不同形状。连接器若干,不同尺寸,不同规格。喇叭若干,不同功率,不同工艺,不同尺寸。麦克风若干,马达若干,LED灯若干,影像传感器若干,不同尺寸,不同像素。电源芯片,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射频芯片,功放芯片,驱动芯片,扩展芯片,充电芯片等等等等大大小小一堆芯片。 以上这些东西放到一个叫贴片机的机器上,编好程序,机器会把他们组装成若干块电路板,业内叫PCBA。 现在我们有了一些电路板了。我们还需要不同材质,不同尺寸,不同规格,两端接好不同连接器的一堆线材。螺丝若干。长度、直径各不相同。精度、硬度,要求很高。屏幕、电池、散热片,也是有一堆不同的规格。好几块塑料壳。有大有小,平整度、强度,精度要求很高。塑料壳上还有不同的处理工艺,电镀,高光漆,哑光漆等等。 这些东西终于可以组装成一台手机了,但是组装过程要分好几十个步骤,业内叫工序。 每一个工序都需要特定设计好的治具。治具是什么呢,我想不到很好的比喻,你可以想象成吃核桃的其中一个工序是把核桃壳掰开,这时候你需要一个核桃夹,这个核桃夹就是治具。这个比喻并不太准确,因为会让人以为治具是工具。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吧,不重要。 很多的工序需要有测试设备。包括射频测试,电流测试,功能测试,显示测试,气密性测试等等,不同测试对应不同测试设备仪器。 有时候可能需要超声波焊接设备,好了,一台手机终于制造完成。下面这句话准确率可以达到99%,说99%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谨慎。 以上所列举的所有元器件、设备、仪器——我不是针对某一国,我是说东南亚各国——没有一件能造得出来。 而中国都能做。当然其中少数核心的器件,如主芯片、影像传感器,我们性能还不算一流,不如欧美日韩,但你说硬要做出一台能用的手机,也是没问题的。 大家也不要杠,如果我们不是用手机举例,现在说的是一台收音机,那一部分元器件东南亚还是能做出来的,但大概率没有中国做的便宜。 所以,如果你只看包装上Made in XXX的角度,越南制造接下来是会部分替代中国制造,毕竟消费者拿到手的这个商品,确实是在越南做出来的。 但是如果你看的是从沙子、铁矿、铝矿、煤矿、石油、天然气、橡胶、稀土矿,一步一步做成一台手机的整个完整过程,那中国会说,我不是针对某一国,我是说世界各国你们一起上,我赶时间。 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就不能一直停留在做8亿件衬衫去换人家一架飞机的状态。产业要往上走,低端产业该分流就分流。这不仅能为其他行业的发展腾出场地、能源、劳动力,也可以减少一些污染,提升工人整体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产业的转移不是因为产业升级后我们自主转移,而是因为关税,制裁等因素造成的被动转移。这将会使得我们其他产业还没有足够空间承接相应劳动力的情况下,造成一定时间内的就业不充分,还有那些依赖劳动力密集制造业带动周边服务业的地区也会承受压力。 所以,不要去操心越南拿了多少制造业订单,我们要操心的,是怎么尽快让我们的汽车,飞机,船舶,军火,芯片,高铁,药品,医疗设备,化工制品,能够反过来出口出去,占领欧美高端市场。 到那一天,我们的工人也可以965不加班,一年20天年假,五险一金全额缴交,每年安排全家到欧洲度假。 到那一天,哪怕你不想上班,你都可以通过APP去网上教世界各国人民说普通话来赚钱。 有人可能会问那三星是怎么在越南生产的? 我估计这个问题有共性,需要解释一下。 我通篇没有说越南承接不了制造业,甚至我在文章开头已经说了,我们的代工厂已经在东南亚各国开了好几家工厂。 三星只要从全世界各地买好贴片机,各种元器件,各种设备,各种治具,各种仪器,通通运到越南,他就能在越南开设工厂,就能把手机制造出来,我们合作的几家国内代工厂就是这么干的。 但问题是,产品不是你设计的,品牌不是你的,销售运营你也不做,生产过程中所有用到的元器件,仪器,工具,设备都不是你做的,这种制造业能赚几个钱,那些低端制造业不应该是我们要长久追求的,适当的时候转移走一点也不可惜。 有很多朋友提到中国也是从初级代工发展起来的,怎么确定越南就没办法一步步发展起来替代我们? 这个问题提的人有点多,我再补充一下。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详细讲解中国是怎么一步步从初级代工发展为世界工厂的。但这个题目太大,没有几万字讲不清楚。先挑重点极简地回答吧。 第一点,越南和东南亚各国,甚至可以包含印度、南美等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国家,他们在自身发展上面还有大量的问题没解决,有些甚至是无解的。 越南的首都,目前还在非常频繁地(相较中国),无规律,无预警地停电,这还是首都啊,其他地方呢。 缅甸人民大多数信佛,工作极为佛性,不争不抢,但同时又经常发生罢工。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极差。更不要提缅北和金三角的乱象。 菲律宾每年因为台风而停工的时间都快赶上中国的法定节日的天数了(咦,说到这我怎么会觉得有点心酸呢,我肯定是在为菲律宾人民心酸啊(懒得找狗头的图了))。菲律宾还有毒品和治安等严重问题。 东南亚各国大学生人口比例都比中国低,我们哪怕算是同等比例,乘以人口基数之后差距巨大,这里都还不考虑质量,印度的宗教问题,种姓制度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哪个是十年八年可以解决的,如果你往回看40年他们的表现,甚至可以认为是无解的。 第二点,中国的巨大体量,本身就是别人学不来的。富士康最高峰的时候在大陆有超过100万员工,比亚迪现有员工60多万人,蓝思科技有20多万人。 就光这三个制造业企业,差不多200万人。这其中我保守估计本科及以上学历算10万人。受过专业培训,有一定经验的熟练技工100万人。这个估算不过分吧。 东南亚国家里面,印尼这种支离破碎的岛国我就不算了,按工业来讨论他就不能算一个国家。 菲律宾和越南大约各1亿人,泰国7000万,缅甸5000万,其他的忽略不计。 就按最大的国家1个亿来算,除去老人小孩,除去农民,再考虑当地妇女参与工作的比例,再除去公务员和军队,他们要凑出10万个理工科本科生和100万熟练技工,我认为就很困难了。这还只是三个企业的规模。 然后,为了给这200万人提供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等服务,又得搭多少人进去,你再考虑给这3个企业提供原材料和配套服务的下游企业,那是一个什么规模。 没有足够的体量,就不可能实现全产业链覆盖,而你覆盖不了全产业链,结果就是会有很多东西拿捏在别人手里,你跟我配合,给我打下手的时候,大家喝喝茶做做生意。你要把我想要的东西整锅端走的时候,大家看看美国的做法就知道了。中国是文明古国,但又不傻,美国做得比较粗鲁,中国肯定比他们丝滑。你猜面临同样局面的时候,越南能不能组织起资源把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给突破了? 体量还体现在对资源的组织动员能力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把中国现有的高铁全拆了。高铁的所有图纸、技术、专利全开放,工程师,熟练工人都留下给越南,让越南来把中国的高铁重新修起来,他能办到吗?首先他就筹不到足够的钱,然后他扛不住前期运营的亏损。甚至面对这种规模的工程,他们连组织协调的能力都没有。 最后,真不要觉得中国可以其他人就可以。 大家只看见高楼拔地起,很少人能看见这深不可测的地基,甚至我就告诉你我的地基长什么样你也学不来。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天然禀赋,能养羊就好好养羊,能挖矿就好好挖矿,景色好的发展旅游业,啥都没有的搞点邪门歪道也可以。 全世界只有那么两三个国家,可以全都要。 本文系网络作者“信息对抗”的原创文章,已授权本账号“夏虫欲饮冰”转发,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