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福建土楼,人们想到的都是南靖云水谣和永定土楼。其实福建地区的土楼,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南靖、永定、华安三地的四十几幢土楼,在漳州的平和、诏安、云霄,泉州的安溪、德化等地,也分布许多土楼。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座土楼,就位于漳州云霄县和平乡宜谷径村的树滋楼。 据了解,云霄现存的土楼寨堡近百座,其中树滋楼、菜埔堡、莆美堡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土楼寨堡大都处于山区,建于明清时期,建设风格却不同于南靖等漳州山区县的土楼,独具沿海特色,属于宝贵的文物。 最近几年,云霄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平乡的几个古村落利用乌山风景区,以及当地特有的土楼古民居、枇杷采摘、富硒茶等产业,相继开展风风火火的原生态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民创业致富,如安吉村、割藤铺、内洞村等。而同处在和平乡旅游线上的宜谷径村,却鲜为人知。 上周前往云霄和平乡参加枇杷采摘节,活动结束后,打开卫星地图,发现在周边有一座圆形土楼,于是驱车前往一探究竟。没想到,这个意外的发现,却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宜谷径,初听这个村名,就觉得很有诗意。不曾想到,村中还有一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圆形土楼——树滋楼。 树滋楼的创建者,是当时云霄首富高文杰于清乾隆年间所建造的,为通廊式与单元式相结合的圆形土楼,单环,三层,直径50米;为半石半土楼,厚达两米的底层外墙用花岗岩条石砌成,二三层楼的外墙由三合土夯筑而成。 ▲黝黑的土楼外墙体,见证了树滋楼两百多年来的风霜雨雪,虽历经自然及人为的破坏却安然无恙,虽已落败,却掩饰不住曾经的壮观。 ▲土楼北面开一门,门额匾刻“树滋楼”和“乾隆己酉”纪年,门框上镌有“敦诗说礼愿为邹鲁之良;凿井耕田长享盛平之福”对联和“书礼”、“传家”篆刻,诉说着往年的盛世。 ▲进入大门,左侧供有福德正神,也就是大家所俗称的土地公。 ▲如今土楼内的农民都已经搬出,土楼已经是一座空楼。在进入大门的通道里,如今已堆满杂物了。 ▲通道两侧的墙壁上,依稀可见一些红色标语。 ▲进入楼内,则是一片破败的景象。由于年久失修,外墙看似坚固的树滋楼,楼内以木材为主体的房屋建筑,在长时间的风雨侵蚀中,慢慢成了危房,直至倒塌! 树滋楼从一层到三层,每个开间为一个独立居住单元。每户的底层是厨房、厅堂,二层为卧室,三层作仓库,单元内每层都有楼梯相通。外观保存完整,但内部木质结构已然陈旧毁坏,木梯已经腐朽,不能攀爬。单个土楼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实属仅此一处,据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圆形单元楼。解放初期分给贫困农民后,在一层向土楼内部延伸多加盖了不少临时附加建筑,但现在看来与整体结构也还协调。 ▲土楼内广场至今开阔,地上铺砖图案清晰可见,只是多年无人居住导致杂草丛生。 圆楼正中是铺设得颇为讲究的圆心,这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在过去,人们把太阳的位置与一层层的圆相对应,还能推算出时辰呢。圆则意味着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周而往复,完美无缺。 ▲楼院里有一口古井,旧时供应楼内民户饮用。 ▲杂草丛生的树滋楼,破败不堪的房屋,也许一场雨过后,就再也不复存在了。 ▲楼内遗留下来的旧家具和家具,让人怀念起曾起在这里的家族群居生活。 ▲木、砖、石混搭而成的墙体,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楼内场院杂草丛生。 ▲屋瓦上也长满了农村常见的多肉植物,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土楼的外墙完全是长青石磊就,每层都有竖长方孔的枪孔,异常结实安全。楼门还留有槽孔,以备灌水防火攻用。 ▲楼外置宽3.56米、高低两层的环楼护楼沟。此楼外墙底层用条石砌成,墙厚2米,二、三层夯土,其夯土乃取含沙风化土加石灰、红糖水、糯米浆混合而成,极其坚硬。 史料记载,1918年,广东南澳发生7.25级大地震,震中离此楼仅60千米,本村倒塌房屋60多间,而在圆楼的外墙上,只留下了一道小小的裂缝。1936年,树滋楼曾遭国民党一个团7天7夜的围攻,几十发迫击炮弹打到墙上,只打出了几个不伤筋骨的小窟窿。 云霄是枇杷之乡,在和平乡宜谷径村,家家户户也都种有枇杷树。由于个中原因,宜谷径村守着树滋楼和枇杷这么好的资源,却没有开发旅游,让人惋惜。 ▲当我走到树滋楼后,有一个小卖部,老板正在用一口大锅煮着枇杷膏。 在与小卖部老板闲聊中得知,他们家采用的是野生枇杷,用最传统的方式,经过八九个小时精心熬制,才酿制出这种纯正浓郁的枇杷膏。而现在的人,很难有这种耐心,周边的许多村民,都会从他们家采购枇杷膏去外面售卖,因此生意特别好。 ▲小卖部老板向我展示其高氏先祖——高文杰和夫人画像。 高文杰(1734-1836)是南宋理学家高东溪的第23代孙。他一生勤劳简朴、开拓进取,是清代中期漳州商业和航运业的重要开拓者。他经营的船队北往上海、宁波,南至广州、南洋。由于能抓住商机,加上经营有方,很快就成为云霄富甲一方的“百万富翁”,人称高百万。他成为朝廷赈灾捐资数万银两之巨,也因此被朝廷授予国学士、“员外郎”官衔,成为盛极一时的“红顶商人”。 文杰公致富不忘家乡宜谷径村,为了防备匪寇安居乐业,他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创建树滋楼(宜谷径楼)供族人居住,历时十八年之久(民间传说是文杰公的女儿出生时开建,到十八岁出嫁时建成),耗资白银百余万两。该楼与2009年11月18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中的名楼。 ▲云霄著名的景观,福建省境内唯一的海中塔——石矾塔,就是由当时云霄监生高文杰、高应榜等5位诸生聚集于紫阳书院倡议用捐建的。(网络图) 岁月悠悠,树滋楼圆楼独特的造型,科学的构造,显示了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高超的建筑水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观。但愿这座土楼能够及时得到修旧如旧的维修,但愿这个文化遗产能够保留下来,因为它不仅仅是云霄的、福建的,它更是中国的、世界的。 树滋楼大记事: 公元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乡绅高文杰创建树滋楼。 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发逆伪侍王李世贤由平和攻陷云霄,云霄高姓到树滋楼避难。楼内食品充足,井水取水不尽。大门用特殊材料铁木制成,门顶设有水槽防火措施,楼堡雄伟坚固,长毛兵多次攻打不下,知难而退。 1918年,广东南澳发生7.25级大地震,震中离此楼仅60千米,本村倒塌房屋60多间,而在圆楼的外墙上,只留下了一道小小的裂缝。 1936年,树滋楼曾遭国民党一个团7天7夜的围攻,几十发迫击炮弹打到墙上,只打出了几个不伤筋骨的小窟窿。 1991年12月1日,由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播出专题片,树滋楼走进公众视野。 2009年2月14日,马来西亚著名学者陈漱石考察树滋楼。 2009年1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树滋楼为福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8月27日,福建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福州大学和华侨大学教授,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土楼专家黄汉民先生第三次考察树滋楼时赞评:树滋楼是中国土楼中独一无二,独特风格,难得一见。 图文:@志远天下行 ,部分历史资料参考网络。 -------------------------------------------------------------------------- 关于志远天下行 资深户外领队、闽南文化推广者、自由撰稿人、业余摄影师、旅游体验师、旅行家。 新浪微博 @志远天下行 微信公众号 zytxx-fj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