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褚时健成为了玉溪烟厂的厂长,但工厂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不仅设备老旧,而且卷烟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内部也没有品控意识。一条烟总是缺斤少两,有些烟切下来头是空的,有些烟盒里甚至装上了煤渣。 工人的工作意识很差,做事心不在焉,整个车间的氛围都很不好。 褚时健观察之后,觉得要先把工人给凝聚起来,于是他花了100万建造了员工的宿舍楼,让70多名员工住进了新房子,在此之前几乎所有员工都是一家人挤在20多平的破旧小屋子里。这一做法让工人们对褚时健倍加感恩,开始跟着褚时健的步伐努力起来。 在当时的云南,烟草是支柱产业,云南的烟叶种植量非常大,质量高且价格低,专有的特级烟草的价格不过才4元一公斤,如果放在黑市,那就是50元一公斤,差价非常大。 而褚时健就是趁着这样的机会,让玉溪烟厂成为了中国烟厂的最强代表,打造出了“红塔帝国”,他本人也被称为“红塔王”。 同时,玉溪烟卷厂也在玉溪当地大力支持烟叶种植,种出的烟叶都自己收下,不仅成本低,而且用这些烟叶生产的烟卷质量也几乎是最好的。 这让他们的“红塔山”与“恭贺新禧”“阿诗玛”“红梅”并列为四大名烟,且红塔山力盖群雄,定位高档烟,成身份的象征。 即便如此,红塔山也是供不应求,使得红塔山的利润特别大,成本1元1条,批发价8元1条(云南省内批发价,省外批发价要70-80元)的红塔山在北京王府井零售价格是近200元1条。 只要拿到褚时健的批条,就算最小限度的批条,转卖出去,也能卖个100万元以上,提货后运到云南省外又可以再赚100万。在那个时候,万元户都是“稀有物种”。 所以在玉溪烟厂的门口每天都围满了等待提烟和倒卖提烟指标的人。谁能批到红塔山,谁就能发财。 但发财没有那么容易,能在云南拿到褚时健批条的人根本没几个。可大家都想赚钱,所以就各自打听褚时健的行程,去机场接机。 褚时健经常去北京,每一次北京机场都排起了长龙,围得是一圈又一圈,只要能接到褚时健,那就是人生赢家。 当时的云南流行一句话“认识红塔王,定个小目标,赚上一千万。” 而本是云南一座小山的红塔山也因为红塔集团的存在而与玉龙雪山、苍山并称为“三大山”。 在80、90年代,红塔山是中国烟民的最爱。 当初它的定价是7元1包,价格很高,当时普通职工一个月的薪资也就几十块钱。后来人们薪资增长了,它的价格却没有变,但味道一直非常香醇,所以很受欢迎。 时至今日,红塔山的售价依然保持在10元以内,虽然味道相较以前差了许多,但很多老烟民依然会选择红塔山。 不过随着当初褚时健的离开,红塔集团失去了“名人效应”,虽然市场依然存在,但终究是再没有昔日的辉煌。 回望褚时健的一生,挫折与成功如影随形: 15岁丧父,扛起家中大旗;22岁参加革命,为国家做贡献;31岁被划为「右.派」,人生跌入低谷;35岁因能力强而成为国营厂管业务的副厂长;52岁,终于得到平反,他来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站——玉溪卷烟厂。 这些丰富又曲折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果敢的做事风格和敏锐的商业眼光,所以来到玉溪烟卷厂后,他直接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树立领导权威;(加强管理) 2、改变薪资制度,把40%的涨薪名额从平均分配改为按绩效分配;(提升员工积极性) 3、将单位福利房的建造外包给专业团队,改善员工伙食;(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4、统一着装;(增强员工凝聚力) 5、技术升级,引进外国专业设备;(提升烟草生产效率) 6、自建烟草种植基地,保证烟草质量。(节省成本并保证原料优质) 每一项措施,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为玉溪烟厂登上巅峰做好了铺垫。 时代是无法重来的,所以褚时健在当时的成功模式也很难复制,但他所实行的商业改革及商业行为都彰显着一个企业家该有的智谋与眼光,非常值得大家学习与参考。 如今褚时健老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但他自身所体现的旺盛的生命力、对生活的热情信念以及对事业的果敢、自信都留了下来,成为指引我们认真生活的明灯。 88年的跌宕人生,造就了伟大的匠人精神。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褚时健的一生,学习他的人生哲理与智慧,这本《褚时健新传》再合适不过。这本书从褚时健的人生经历写起,他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时期,在蹉跎岁月与艰难困境下活出了自己的风范,悟出了自己的人生真理。 这本书无论是自己看还是给孩子看,都非常合适。只需42元,一餐便饭的价格,就可以看到这位商业大家和励志大师的一生,绝对物超所值: 褚时健新传 人生哲学 ¥42 购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