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位于榆中县北部,北临黄河,属黄土高原河谷地带,气候相对潮湿。青城的土壤由河流冲击而成,熟土层较厚,主要有黄绵土、盐碱土、灌淤土、潮土四大类,有机质含量高。加之有黄河水车挽水,普泽渠自流水以及井下之水,地下地上水资源十分充足。肥沃的土壤,优越的灌溉设施,适宜的海拔与气温纯烟草味的香烟,为黄花烟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青城是水烟的发源地,水烟乃青城之魂。水烟种植始于明代,分绿烟和黄烟两种。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周姓大族利用青城的气候和水利条件种植、加工烟叶,首创“广东红”水烟,行销两广。从康熙到道光年间,青城水烟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从小坊发展到大烟坊,在200多家烟坊中规模较大的有70多家纯烟草味的香烟,从业人员有万余人,这一时期,各家都创出了自已的品牌,如周家的“宏”字牌和罗家的“永”字牌黄烟,高氏的“芝”字牌黄烟。 此外,“泰”字、“昌”字、“兴”字、“全”字等水烟行销全国大部分地区。当时民间有“8大家、4小家,72个毛毛家”之说。至民国时期,青城形成了著名的罗、周、吴、高四大水烟作坊,基本垄断了青城的水烟行业,水烟成了青城的经济支柱。当时以山陕客商为代表的各地商人云集青城,店铺林立,街道繁华,马队、驼队、车队络绎不绝;皮筏、木筏、渡船鳞次栉比。而水烟也成为“甘肃一大利源”,兰州曾专设水烟局。 兰州青城水烟根据烟叶的收获时期、烟叶的颜色以及配料的不同,分为黄烟、青烟、棉烟、麻烟等不同的等级。黄烟,采用霜后收获的黄烟叶的上等品加工而成,颜色金黄,吸味浓郁、纯正;青烟,采用霜前采摘、晾干的绿烟叶加工而成,是兰州水烟的上品,色泽青绿,丝条鲜明吸味浓烈,劲头大;棉烟,采用霜袭后黄烟叶制成,分赤红、赤黄两种,吸食平顺,余烟浓香;麻烟,由生产黄、青、棉烟的残渣碎屑混合而成,色褐或暗绿,味道平和。 民间有诗云:“黄铜船儿弯管杆,水藏肚里锅有眼;点火一吸咕噜响,韭叶芸香孔明传。”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兰州水烟的吸食过程和用具。水烟袋民间也称水烟瓶,吸烟时,瓶装多半水,边点火边吸,瓶中上部空间形成负压,致使烟丝燃烧时烟气从烟锅细孔下行,穿水而过,经烟咀杆吸入口中的烟气得到水的充分过滤净化,防止了吸烟对人身体的损害。兰州青城水烟做工精细,色泽清亮,丝细条显,气味芬芳,为烟中佳品。吸用水烟,有耐寒、提神、顺气、防蚊等功效。兰州青城水烟东出撞关后,由于空气变湿,绿色变白,又称“银丝”或“白条”。这时烟味也变得更加醇厚芳香,成为地气潮湿、瘴气弥漫的阴湿山区和低洼湿地的消瘴"神药"。 青城水烟经过几百年的加工生产,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工艺流程,包括:收烟叶、挑选分级、抽烟筋、晾烟叶、喷水、拌沫子、烫沫子、压烟捆、推烟丝、压烟块、风干、包装出厂。具体制作过程是:把宽大肥厚的翠绿烟叶,去掉茎根阴干,加入槐花、紫花、碱、白矾、石膏等混合蒸煮;并搓以清油、食盐、姜黄;加入当归、香草、薄荷、川芎、苍术、冰片、麝香等香料,搅拌均匀,压制成一公尺见方的烟墩;再人工推成细丝,刨丝后在模具内压成小方块,即可包装出售。 青城水烟的制作对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从收烟叶开始到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再到包装出厂都是层层把关。“丝细、色正、味醇”也成为青城乃至兰州水烟业对水烟特色的精辟描述,所谓“丝细”,在过去要求达到和羊皮纸的楞一样直,一样细,丝细便于燃烧;所谓“色正”,黄烟要求水烟的黄色要正,不能偏暗;青烟要求水烟保持青色。所谓“味醇”,要求水烟的味道保持醇香,闻到的是一种由多种配料融合散发出来的烟香,各种香味的比例要刚好合适,使人闻不出一种配料的味道出众,而仅是一种醇香,好比发酵过的酒香一样。清代诗人舒位在《兰州水烟》一诗中说:“贮以清水及扶寸,不声隐隐相吸呼。不知嗜者作何味,酸咸之外云模糊。” 兰州青城水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特产,也是一个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它曾远销到鲁、苏、沪及东北各省;西达新疆、西藏;南至闽、浙、两广、云贵川地区;北及宁夏、山西、蒙古大草原,部分销往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国家。如今,归属于烟草行业的兰州青城水烟,要得到复兴,就要做好“保护、扶持、创新、宣传、开发”诸方面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