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栾翔)一场名为“持续反YING”的艺术×环保跨界展览12日在2019中国IP展上亮相。该展览以艺术作品反映当下人类面临的环境困境,启发反思并呼吁公众采取行动。 展览上,来自中国香港的弗洛里安和克里斯汀工作室将回收的废弃玻璃瓶变成高雅的家具,为解决海洋垃圾开创新思路。将资源回收与时尚潮品相结合的本地原创品牌“抱朴再生”则展出了以回收PET塑料瓶的服饰、文创等新颖潮品。 07:52 策展人徐熙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持续反YING”既指的是“反映”,即通过中外艺术家的创作展现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也指“反应”,即呼吁人类积极采取行动,停止资源浪费,减少生态破坏,共同对抗塑料污染、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 今年5月至8月底,首届“持续反YING”环保艺术展已经在北京山水美术馆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展出。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34位知名艺术家,在北京就地取材制作了50余组视觉艺术、装置、雕塑、新媒体、互动艺术作品,向公众发出“反思”及“反应”的号召,吸引数万人观展。 中国艺术家尹秀珍以白色靠枕“雪”被众人瓜分的行为艺术,表达人类对自然掠夺与消耗的反思,呼吁保护自然。(受访者供图) 展览上,荷兰交互艺术家泰斯·比斯克的作品《污染的尽头》模拟心脏脉动,将烟头的黄褐色毒液泵入观众四周的水中。当观众靠近,毒液的流动速度会减缓。艺术家表示香烟展览,研究证实一根香烟所含的致命毒物可在一小时内污染7.5升水;随时间推移,一根香烟的污染范围可能扩大到180升水。 艺术家表示,当观众靠近装置,表达对污染的抵抗,毒液流动速度减缓的寓意是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永远不会开始得太晚。 中国艺术家尹秀珍以回收废弃纺织品缝制的、名为“雪”的白色靠枕铺满地面,象征冰雪大陆南极,而观众纷纷瓜分“雪”、让“南极”迅速缩小并最终消失的行为艺术,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掠夺与消耗,寄托着艺术家对于向公众传递自然保护理念的希望。 加拿大装置艺术家奥罗拉·罗布森的作品《如水一般》。大量塑料以海洋生物的形态从天花板的光源中纷纷垂下,似乎映射着人类制造的大量白色塑料污染不断入侵海洋的悲剧。新华社记者栾翔摄 徐熙说:“这是来自全球的当代知名艺术家们首次携手,共同打造一个‘在地生态系统’,以艺术为媒介参与自然环境的议题,用艺术作品表达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积极探索应对危机、解决困境之道,并以富有诗意的方式呈现于公众面前。” “艺术在这里被赋予了全新的社会价值。”她指出,参展艺术家们积极响应中国策展方提出的环保主题,为本次展览专门进行创作。 近年来,带有鲜明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的环境艺术运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 “不管是‘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社会进步而艺术’,只要艺术家以真诚投入创作,其作品都会具有打动人的力量。”罗马尼亚画家亚德里安·优尔科说,参加“持续反YING”展的艺术家们以作品明确表示,艺术可以既追求崇高而纯粹的至臻境界,也可以同时具有感染公众、传递理念、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属性。 中国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刘斯雍认为,艺术的最大意义是对现实的质疑和刺痛,更像是一种思考、质疑并挑战常识的过程,而公众艺术的意义在于社会进步性,此时的艺术更是一种表达形式。 以色列艺术家萨多·彬-大卫以黑白和色彩作为鲜明对照香烟展览,以植物多姿的面貌映射生与死、续存与灭绝的悲剧性反差。(受访者供图) “艺术创作的形式丰富多样,就像文学创作,有些侧重日记形式、自述式,观内心、观人性;有些是说明文,立足于一个现象或问题;有些是论文,讨论内容可以上升到哲学或者其他学科。”景观雕塑家、艺术教师赵婧评论道,“可以引起思考的艺术品,比纯粹追求审美的创作更具有社会意义。” 徐熙表示,“持续反YING”将作为一个线下平台,继续致力于引进并孵化具有环保意义和正能量的海内外IP,围绕循环经济、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社会议题,推动艺术创作与社会进步的结合,启发并鼓励中国年轻世代投身艺术,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为保护环境的全球共同努力添翼助力。 徐熙称,“持续反YING”平台未来还将启动全国巡展、学术交流等各类活动,名副其“持续”之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