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日本的绿色环境在世界上很有名,森林覆盖率高达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中国,有一个省森林覆盖率为66.8%,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它就是福建。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多为丘陵地带,八山一水一分田,经济发达比不上广东和浙江、江苏,但在生态建设方面,中国确实没有一个省份能与之相比。 闽南,山海交汇,是一块宝地。我们前两期分享了闽南的烟酒茶糖和山珍海味,今天我们分享闽南的花卉、蔬菜、水果。厦门的面积较小,而且其实是个岛,闽南的花蔬果主要是集中在漳州和泉州,特别是漳州。 漳州是著名“鱼米花果之乡”,花卉1200多个品种;蔬菜35大种,108个品种;水果47大种泉州云霄蜜柚产地,330多个品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闽南的花、蔬、果。 一、花:百花争艳才是春 福建有个漳州市,漳州有个县级市叫龙海,龙海有个九湖镇,九湖镇有个百花村。百花村以前叫长福村,据传明永乐年间,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后裔因避祸来到这里,种花度日。以后,世代相传,种花卖花。 1963年,朱德到长福村视察,看到家家户户都有庭院花圃,满眼绿色葱茏,繁花烂漫,就说:真是个百花村呀!他还赠送长福村一套《兰花谱》,勉励花农把花乡建成名副其实的百花村。陆定一还亲自题了百花村三个大字。从此,百花村名扬四方。 现在我就重点介绍闽南几种花。 1.水仙花 百花村我们当年在做《风物中国志·龙海》时去了,确实是个好地方。九湖镇最有名的花是啥花呢?每年春晚,观众席上摆的就是漳州水仙花。水仙花是过年的象征——思念、团圆。每过新年,人们都喜欢请供水仙,点缀作为年花,因为水仙只用清水供养而不需土壤来培植。 水仙花江南处处皆有,唯漳州水仙鳞茎硕大,箭多花繁,色美香郁,素雅娟丽,故有“天下水仙数漳州”之美誉。 水仙在六朝时称“雅蒜”、宋代称“天葱”;之后,人们还给它取了不少名字,如金盏、银台、俪兰、雅客等等。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朱熹“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康熙“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秋瑾“嫩白应期雪,清香不让梅”等诗文,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漳州不是水仙花原产地,它“本生武当山谷间”。明景泰年间,在外为官的漳州圆山麓人张光惠,告老还乡路过江西吉水,看见山溪边一种逸然清丽的奇花,爱不释手,带回家乡花园栽种。没想到圆山周围土壤、水质、气候很适应水仙生长,在这似乎找到自己最理想的归宿,从此水仙花与漳州人结下不解之缘。中国第一座水仙花艺术展览馆,就建在圆山麓蔡坂村。 1984年10月,水仙花被定为漳州市市花,1997年成为福建省省花,并当选为中国十大名花。我上小学后学的第一首歌,就叫《福建水仙花》。这首是福建原创歌曲里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纪80年代由福建著名歌唱家葛军演唱。“福建水仙花,美名扬天下。此花最多情,春节才开花。”1999年,福建省庆祝澳门回归大型晚会翻唱了这首歌。因为需要,把“多少乡亲在台湾”改成“多少乡亲在澳门”,“带到宝岛千万家”改成“带到神州千万家”。漳州人的生活已和水仙密不可分,从漳州走出去的海外赤子也视水仙为故土神花。 在所有对水仙的形容里,“凌波仙子”最贴切。它不仅是植物花卉,更是艺术珍品。漳州水仙艺人能运刀雕刻,临摹飞禽走兽、鱼虫蟹鳖,将之培养塑造成千姿百态、神形兼备的各式水仙盆景。 水仙盆景,一勺清水,几粒石子,构思合理,运刀巧妙,惟妙惟肖,有人为,却宛如天成,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水仙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经济价值,被誉之为“有生命的艺术珍品”。漳州三宝,八宝印泥、片仔癀、水仙花。 清新福建,山海闽南,花样漳州。漳州除了水仙花,还有兰花。被誉为“中国兰花之乡”的有很多,浙江兰溪、云南保山、广东顺德、湖北随州,还有就是福建南靖。 南靖最有名的就是土楼,漳州市目前唯一5A景区。南靖古时就因多出名兰而被称为“兰陵”、“兰水”。山多林密,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时间久,适宜兰花生产。南靖是全国四大兰花原产地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具特色的墨兰生产区。 2.三角梅 漳州市花是水仙花,厦门市花是什么花呢?三角梅。三角梅是树也是花,原产于巴西,1799年由法国航海家从巴西传到欧洲,我国于1872年从英国引种三角梅到台湾。1930年前后,三角梅首次从台湾引入厦门。 厦门是国内引种三角梅较早、栽培面积大、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厦门翔安区大帽山三角梅园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品种最丰富的三角梅专类园。如果你去过厦门,你会发现三角梅花处处都是。可到文曾路东侧的东坪山梅海岭以及各大植物园或在环岛路,都很适合拍照。 3.刺桐花 那,泉州市花呢?刺桐花。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唐宋以来福建不少地方引种,最多的是泉州,五代时节度使刘从效扩城,环城及在巷陌中遍植刺桐,因此别称刺桐城。 “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军欲烧空。”刺桐除了兆丰年的神奇之处外,阿根廷人更是将其视为神的化身,推举为国花,传说只要有刺桐的地方就不会被洪水淹没。宋代吟咏刺桐的诗较多,到元代以后就少了,到现代更少见了,因为它遇风易折,退出泉州行道树选择名单。郭沫若到泉州时,还曾发出过“刺桐花谢刺桐城”的慨叹。真希望能再现刺桐红遍全城的盛景。 二、蔬:简单但绝对不“青菜”中国的蔬菜之乡是山东的寿光,比起山东、河南这些地方,闽南的蔬菜虽从不缺乏但特色的倒也不多。我回忆了一些,竟然都和瓜有关。比如丝瓜,我们叫肖瓜,比较粗,不是北方这种细长的。南瓜,我们叫金瓜,很大很大,大到一副担子只能挑两个,小时候爷爷种很多,每到收获季节我妈妈都要去挑,后来太多了我和发小弄着手推车去帮忙运。还有一种叫甸瓜的,好像就是普通话里的北瓜,这些年都没吃过了,这个甸瓜炒肉特别好吃。还有一种菜,是地瓜叶,我小时候这个地瓜藤是给猪吃的。某年某天,我看见一个从台湾回来的邻居老伯伯竟然挑了一些比较鲜嫩的地瓜叶炒了吃,那时还觉得台湾不是比我们有钱么,咋吃猪吃的菜。现在才明白,这个清炒地瓜叶其实既好吃又有保健作用。所以,番薯真的是很有趣,以前被当草,现在被当宝。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三个闽南比较有特色的蔬菜。 1.白芦笋东山岛是我的家乡,我逢人就介绍它。前阵子央视有个电视剧《谷文昌》,讲述了他带领东山人民种植木麻黄的故事。其实东山岛除了木麻黄,还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就是白芦笋。东山岛是中国最早种植白芦笋的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东山就开始在沙质地上引种中国台湾、美国芦笋。东山碧海蓝天、气候适宜,而且无污染,种植在海沙里的白芦笋更细嫩、口味更佳。2010年3月25日,农业部批准对“东山芦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白芦笋的好处大家可以网上查,我不详细展开。告诉大家的是,白芦笋“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们当地人都是当季吃白芦笋泉州云霄蜜柚产地,但真正厉害的是在海外,做成芦笋罐头、芦笋茶出口到欧洲。东山白芦笋已成为我国首批得到欧盟方面认可地理标志的非欧盟产品之一,在欧盟27国获得等同于欧盟地理标志产品的严格保护。这个季节吃白芦笋刚好。那,新鲜白芦笋怎么做好吃呢?巴浪鱼白芦笋汤,白芦笋排骨汤,直接炒也行,还是那句话:食材好,怎么做都行。 2.空心菜空心菜又称蕹菜、藤藤菜、空筒菜,因为梗中心是空的,故称“空心菜”。它原产于东亚,除了广西博白,漳州云霄县也是我国引种后原产地之一。据《云霄厅志》记载:“本生东夷古伦国,番舶以瓮盛之载其种归,故名‘瓮菜’;浦人(云霄人)或编苇为筏,作小孔,浮水面,插菜其上,茎叶敷荣,食之能解众毒。”《闽南民间草药》一书中有相关记载。 在云霄民俗普渡节也就是中元节中,蕹菜是供品必备的一色。最有特色的蕹菜炒鳝鱼,营养丰富,还可治疗流鼻血。我最爱吃青炒空心菜,简单简单,虽是一道青菜,但绝不“青菜”(随便)。 3.黄花菜有一句俗语,“等得黄花菜都凉了”。意思是等了很久晚了。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忘忧草,因“观为名花,食为佳肴,用为良药”,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泉州德化最有名的是白瓷,还有个特产黄花菜。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第二大山脉戴云山脉主体部分,气候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十分适宜黄花菜生长。德化黄花菜干品色泽浅黄,条身紧长均匀饱满,质地柔软且有弹性,具有淡淡的清香气味,味鲜质嫩,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用来清炒、炖汤,尤以煲鸡、鸭和骨头都很不错。 三、果:这一年四季的甜头 这首《十二月果子歌》介绍了闽台地区每个月成熟的水果,同时,还点出了这些水果的特征,形象生动,一韵到底,朗朗上口。“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青果两头黄,三月梅子酸兰兰,四月枇杷满街黄,五月杨梅红贡贡,六月莲蓬水中央,七月红菱人人爱,八月龙眼送上门,九月香蕉双头翘,十月金橘满山园,十一月柑仔用笼装,十二月红柿甜又软。” 闽南地区一年四季,瓜果迭出,其丰饶程度让人咋舌,尤其漳州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南方水果业的种植,形成每个县区都有让人称道的瓜果。南靖和天宝香蕉,平和蜜柚,浮宫杨梅,云霄枇杷,程溪菠萝,诏安青梅,永春和长泰芦柑……都数不过来。 因此,在闽南,年四季,口福不尽。闽南人还发明了各种独特的吃法:水果蘸酱油、蘸盐巴、泡成果酒。除了食当季新鲜,还可拿来做蜜饯、榨汁、入菜。光说花样吃法,就够馋人的了。 1.枇杷:开春第一果,努力往上爬闽南枇杷里数漳州云霄县的最好吃。它地处闽南沿海,背山面海,聚留冬季海上西南暖湿气流,冬季区内润而不燥,独特的气候让云霄成为枇杷原产地,枇杷种植历史较长,唐代就有记载。宋朝时,漳州知府杨万里赞美枇杷:“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支分与核,金橘却无酸。” 云霄枇杷作为时令贡品,以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枇杷浑身都是宝,不仅可以吃果子,花、叶、根都能煮水饮用,滋阴降火,枇杷肉与川贝、冰糖同熬,清肺化痰。川贝枇杷膏,你肯定吃过。 2.凤梨:身披黄金甲,好料是旺来1492年,哥伦布和他的小伙伴刚登上西印度群岛一个岛屿时,抢先入眼的是一片菠萝田。后来菠萝传入荷兰继而传遍欧洲,16世纪末葡萄牙传教士把菠萝引进澳门,后入台湾及大陆。闽南人对菠萝情有独钟,闽南话叫“旺来”,有着不错的寓意。 据《台湾府志》:“果生于叶丛中,果皮似菠萝蜜而色黄,液甜而酸,因尖端有绿叶似凤尾,故名凤梨。”因为果形似菠萝蜜,又称菠萝。闽南人逢年过节会买两只来祭祖,以求人丁财气两旺。凤梨与菠萝在植物学上是同种水果,只是品种的差异,就跟沙瓤西瓜和水瓤西瓜同是西瓜一样。漳州最有名的菠萝是龙海的程溪菠萝。 3.杨梅:扬眉吐气,好吃吉利除了旺来,还要杨梅。扬眉吐气,也是满满的吉利。“中国杨梅之乡”有好几个,比如光浙江就有好几个,台州仙居、宁波慈溪,等等。 福建就是漳州龙海市的浮宫镇。浮宫镇杨梅种植已有800多年历史。2002年3月,浮宫牌杨梅经省政府批准,被认定为福建省名牌产品,成为福建杨梅第一镇。2009年4月,浮宫杨梅入选漳州十大名优花果名单。所谓:“满天桃李争春色,输却杨梅一点酸。”现在正是开始吃杨梅的季节。 4.杧果:好好的水果为什么叫“摔”杧果的闽南语发音是“suãi-a`”,接近“摔”。台湾方志都用“檨”字来记录“suãi-a`”这一水果名。《台湾府志》中有对“檨”的记载:“檨”为红毛从他国移来之种,实如猪腰状,五、六月盛熟,有香檨、木檨、肉檨三种,即《外国志》所载:“南方有果,其味甘、其色黄、其根在核”。因此,追溯起来,闽南檨仔其实是南洋舶来品。杧果种子最早是由来厦定居的华侨带回,早先种植杧果作为行道树,是在湖滨南路一带。杧果树适应了厦门的气候与环境,渐渐养成了地道的闽南性格。杧果树本是抗风树种,根扎得深,树干强韧,之后成功抵御了多次台风,逐渐发展成厦门常见的行道树。在地的水果品种总是小颗却也美味,虽然模样丑丑的,但颜色饱和、甜度满分,纤维粗、果核大,果肉橙黄,果香浓郁。 5.蜜柚:黄皮红心,甜蜜柚惑说到柚子,最出名的当属福建平和琯溪蜜柚,有“柚中之王”称号。平和县是“琯溪蜜柚之乡”。琯溪蜜柚是平和县传统珍贵名果。据明嘉靖贡生张凤苞为好友西圃公撰写的墓铭:“公事农桑,平生喜园艺,犹喜种抛,枝软垂地,果大如斗,甜蜜可口,闻名遐迩……”推断,琯溪蜜柚至今有近500年的栽培历史,并久负盛名。 清乾隆年间,琯溪蜜柚被列为朝廷贡品,同治皇帝爱极而独占,曾赐“西圃信记”印章一枚和青龙旗一面,作为标志和禁令,在琯溪蜜柚未成熟时就印识其上,民间又称“皇帝柚”,年果农可得贡银数百。咸丰七年,施鸿葆在所著《闽杂记》一书中称琯溪蜜柚为福建三大名果之一:“闽果著称荔枝外,惟福桔、蜜罗柑,窃以为福桔之次当推平和抛……荔枝为美人,福桔为名士,若平和抛,则侠客也,香味绝胜……”。可见,琯溪蜜柚在清朝就享有盛誉。现在的平和是全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县和出口基地县,创下全国县级柚类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市场份额、出口量五个第一;是琯溪蜜柚的海洋,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柚乡、中国柚都”。许多国外友人就是通过这些散发着独特清香的水果首次认识了平和,认识了漳州。柚香,从这里飘向世界。 6.甘蔗:甜头甜尾,渐入佳境 甘蔗在我国的主产区,分布在北纬24°以南。闽南地区日光充沛,土壤肥沃,拥有大片优质的甘蔗林。甘蔗富含糖分、水分。果蔗专供鲜食,茎脆爽口,汁多清甜;糖蔗含糖量较高,是制糖的主要原料。甘蔗在闽南,除了给当地人提供一份甜之外,还有更深的含义。 在闽南,以前包括现在有的乡下还有个习俗叫“甘蔗顶门”。吃过年夜饭,贴好春联之后,拿两根甘蔗放在木头大门后的两侧,并在甘蔗上贴上红纸。这叫“竖年”,让甘蔗依靠大门,意为“家门不倒,事事顺利”。因为闽南语中“蔗”与“佳”读音相似,由此把甘蔗放在门后,也有着“新年进入佳境”的说法。除夕一夜连两岁,所以闽南人在除夕那天晚上都要吃甘蔗,其寓意是:甜头甜尾。 最后,再介绍几个小众水果。 1.芭乐芭乐,就是番石榴。约17世纪末闽南人从马来西亚引入中国,现在主要种植在福建、台湾、海南、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在闽南语地区,也把它引申到指一个人很麻烦。芭乐一口咬下去,皮脆肉嫩、质地细腻、柔滑香甜、润口舒心,风味接近于梨和青枣之间,清雅甜蜜的香气也会在嘴巴里弥散开来。第一次吃芭乐的人,都会对口感和香气的巧妙融合印象深刻。芭乐是有名的减肥水果。跟同等重量的菠萝相比,芭乐在热量上多出30大卡,但蛋白质含量却是3倍以上,膳食纤维含量达到4倍以上。大量膳食纤维可清洁大肠,帮助身体排除毒素,降低肠道癌变的风险。VC含量绝对胜出一般水果:比菠萝高6倍,比柑橘高8倍。连皮一起吃,能获得更加丰富的VC,帮助提高身体免疫力。还可以美白皮肤。最简单的吃法就是,清洗之后去头尾,带皮切小块直接吃。想要更酸甜的口感可以撒上酸梅粉。 2.莲雾莲雾又叫洋蒲桃,原产马来西亚及印度,17世纪初被荷兰人引入我国台湾,闽南沿海的县市历史上不产莲雾,是20世纪30年代从台湾引进种植的。但量很少。若非住在特别南方,不少人对它闻所未闻,甚至偶尔见到了还以为是红椒的变种。莲雾果的形象很富态,很贵气。它个个像寺庙里用黄铜铸成的神奇古钟,枚枚像屋檐下随风摇动的镇宅风铃,既古朴老成又活泼可爱。换个角度,它就是倒着的莲花台,说不定啥时候会有位佛爷飘然落坐普惠终生。它果肉海绵质,略带苹果之香,味道清甜。是著名的补水神器,有树上矿泉水之美誉。轻咬一口,如山涧清泉刹那涌入你的口腔,冽洌脾胃,爆汁芬芳。 3.余甘余甘果又名牛甘果、油甘果,因其吃起来“先苦后甜”得名。我东山老家叫油甘。我们那做的糖葫芦,不是用山楂做的,而是用这油甘做的。在闽南民间有句谚语:“甘回味甜,越吃越少年。”但是有趣的是,秋天的时候,各类水果都被摆在柜台上。只有在菜市蔬果铺的小角落,在走街老人的卖货担子里,才会偶然遇见这种余甘。为什么呢? 除了口味独特,水果摊难觅还因它的廉价。余甘是一种“贱生”的植物,不管多贫瘠的土壤都能扎根存活。易生长,产量大,成本不高自然也卖得便宜,除了老人和偶尔怀旧的中年人、猎奇的外乡人,基本上没人去购买这种果儿。不过,好吃的闽南人,自然有自己的美味法宝。做成糖葫芦或腌制成蜜饯,就成了争抢的零食。闽南人好茶,这余甘制作成的茶食是断然不能少的佐茶良品。在闽南,最有名的余甘应该是泉州惠安的余甘,果大、肉厚、纤维少、营养丰富,吃起来有点甘甜爽口。 初食味酸涩,良久乃甘。这也是一种人生况味吧? —· END ·— | 喜 | 欢 | 就 |分 |享 || 获 | 益 | 就 |赞 |赏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