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中国的十三朝古都,自夏朝开始,洛阳就进入了中国史载,经过数千年演变,洛阳也是带着厚重的历史沉淀,位于洛阳伊川县葛寨乡东北部,有一座名叫烟涧村普通的小山村,全村850户,3550人,从表面上来看,它在普通不过,可要是走进去,那就大不一样。 只要你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片。东汉马踏飞燕、东周天子驾六、战国方鼎、春秋连鹤方壶……这些堪称国宝级别的珍贵文明,在这个村庄随处可见,之所以会造成这种趋向,还得“归功”一个人。 方兴庆已经70多岁了,他开始捣鼓这一行,还得从他20岁那年开始说起,上世纪70年,血气方刚的方兴庆外出闯荡,他没有手艺私自造烟的村子,又没有学历,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可他十分机灵。 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认识一个倒卖古董的商贩,那人跟他说干这行十分赚钱,方兴庆就开始四处收古董,他不敢做大,要是被抓,那就麻烦大了,偶然一次,方兴庆收来一块残破的铜镜,为了卖出一个好价钱,他就找村子里面的老银匠修复。 修古董跟修银器完全不一样,不仅要上色,还要仿制出铜锈,他跟老银匠钻研了半个多月,想出了一个法子,他先在铜镜上面抹上一层硝酸,然而放进碳铵的化肥当中,三天之后在拿出来了,铜镜在化学反应下生出了一层铜绿。 方兴庆又找到村子的木匠师父,他让木匠师父雕刻一面铜镜的模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母版,就这样,一个“科研团队”暂时组成了,方兴庆也不打算倒卖古董了,他要仿造古董,就算被抓,也可以说是仿造古董。 方兴庆跟另外两个人说干就干,三人清空了红薯窑,烧起了锅炉,开始仿造铜镜私自造烟的村子,那时候没有抛光机,一个铜镜出炉,他要打磨好几天,一年下来也就造十几个铜镜,一个铜镜就买个五六百。 70年代的五六百,那相当于一个工匠一年的工资,三人小赚了一笔后,开始捣鼓起大物件,方兴庆记忆力很好,他有时候转博物馆,看古董半天,他就记住了全部的细节,一到家,他就将古董画了下来。 当年黄铜10元一公斤,仿造一件青铜古董成本不到20元,卖出去的价格200元,方兴庆将大件的古董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在卖给收藏者,没有太多眼力劲的人还真分不出来,可纸始终包不住火,警方还是注意到了他。 可方兴庆跟他们说自己是仿造古董,不算犯法,博物馆和警方没办法只能没收他的青铜器,可方兴庆又另起炉灶,警方三天两头上门,上门多了,方兴庆也烦,他就干脆将仿造古董的手艺交给村子里面的人。 烟涧村,800多户人,每个人只有1亩田,但只有一半是水田,靠种地养不住人,烟涧村村民也愿意学手艺,渐渐的,村子里面流出的古董越来越多,虽然随着名气渐长,一些批发商来了,他们从这里购置古董,在买到国外去。 商家也知道这是仿造古董,所以也就不存在诈骗,久而久之,烟涧村就打造出了一条古董产业链,这些的古董文物,也被标记成了工艺品,售卖渠道公开透明,村子的家庭多数也都脱贫了。 如今70多岁的方兴庆已经很少造古董了,不过近年来市场竞争有些大,他也是准备“重出江湖”打造一条仿制产业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