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岛烟草,绕不开青岛卷烟厂,卷烟厂前身是“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成立于1919年,至今已有100的历史。卷烟厂从初建时年产量1997箱发展到年产量百万余箱,为国家上缴了巨额税金,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891年,青岛建置后,人口增多。随着青岛开埠,港口、铁路、道路的兴建和商业的繁荣,英美日俄等国的商人也先后在青岛开办洋行、创建工厂。侨民的增加,拓开了 “洋烟”的销路;色香味俱佳、包装精美、便于携带的“洋烟”,也渐受青岛烟民的青睐。 20世纪初,青岛进口的卷烟量渐增,进口卷烟十之八九属英美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1902年设于伦敦)和广东南洋烟草公司( 1905年设于香港,1907年易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所制造。 英美烟公司为了降低原料和卷烟制品的运销成本,排挤其他烟厂赚取巨额利润,开始在山东建烟叶基地。1919年驻华英美烟草公司成立后,当年在商贸发达、交通便捷的青岛设立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驻青岛办事处,使青岛逐渐成为国内烟叶加工整理、外销转运的重要集散地。其后,又在青岛创设山东省内第一家大型机制卷烟厂。 解放前,青岛是英美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在华生产和经营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现代民族卷烟工业的主要发源地。青岛工业在中国工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青岛卷烟是青岛工业中大宗产品,卷烟工业的生产能力在全国位居前列。当时有大中型卷烟工业企业(20台卷烟机以上的企业)4家,小型卷烟企业(5台卷烟机 以下的企业)19家,其中大英(后改称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厂)居垄断地位。 抗战胜利后,英商重新经营,将颐中烟草公司收回,恢复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厂)原名称、原机构编制。1945年底恢复生产,时有职工1200名,卷烟机62台。 1946至1949年,由于时政混乱,烟叶资源枯竭,二十里堡烤烟厂变成国民党军队的兵营。当时,无关税的美国军用卷烟充斥青岛市场,英商无意经营,大量资本外移,卷烟产销量锐减。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英商把库存资料运往上海、天津等地变卖,维持职工工资开支,直到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 1949年初,颐中烟公司青岛分公司职工数减为1077人,仅开卷烟机17台,每周开工3天,年产量锐减,青岛解放前夕,该公司己濒临崩溃边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向青岛市人民政府申请转让被接受,此案开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在华企业转让承让之先河。 1952年1月13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青岛卷烟厂工人热烈的欢呼声中缓缓升起。人民政府正式接管该厂,工人成为青岛卷烟厂真正的主人,并将该分公司更名为国营青岛颐中烟草公司,交青岛实业公司承办。同年5月改称国营青岛烟草公司。当时,该厂有卷烟机62台,职工1292 人,当年卷烟产量达5.7万箱,是接收该厂前1951年的14倍,产值2779万元。 1953年5月,改称国营青岛卷烟厂,由中央轻工业部管理,属国家重点卷烟厂。年底,该厂固定资产原值174347百万元,净值102899百万元(旧人民币)。有职工1604人,年产卷烟10万大箱。 生产关系的巨大变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政府接管青岛卷烟厂以后,厂里首先成立了领导班子,并发动全厂工人出主意想办法,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新项目先后搞了207个,到1959年,卷烟产量比帝国主义控制市场时提高了10倍,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10倍。 1958年,中央和省属卷烟企业下放地市管理。1959年,由于隶属关系的变化,国营青岛卷烟厂曾相继更名为国营青岛第一卷烟厂、山东第一卷烟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及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调整过程中,其它中小卷烟企业或被淘汰、或被接管;后经改组合并,1962年山东第一卷烟厂成为青岛地区唯一的国营卷烟生产企业,改名山东青岛卷烟厂隶属山东省轻工业厅。年卷烟产量为16.6万大箱。 1964年,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统一管理烤烟和卷烟生产。同年2月,山东青岛卷烟厂重新定名为国营青岛卷烟厂,年产卷烟突破30万大箱。1969年达到41万大 箱,1978年达到约44万大箱。 1969年7月,轻工业部通知,自当年1月1日起,撤消中国烟草工业公司,企业下放省管理,省又将企业下放地市管理。 上世纪70年代,青岛卷烟厂增加了滤嘴卷烟的生产,并增加了混合型、香料型、薄荷型卷烟,提高了产值。1970年,生产车间淘汰了车间落后的“天轴”吊挂动力,全部改为单机驱动。1975年,青岛卷烟厂建成11400平米的滤嘴卷烟生产车间,促进了滤嘴卷烟的生产。 这一时期,青岛卷烟厂主要以生产烤烟型卷烟为主。在其生产的卷烟中,烤烟型有“大前门”、“宏图”等牌号;混合型有“双马”、“彩波”等牌号;异香型有“白金鹿”等牌号。以上产品多次荣获市优、省优、部优称号。后来又开发了“双马”系列产品,即内销硬盒全包装“双马”和简装、听装“双马”卷烟,深受消费者欢迎。 1982年4月,山东省烟草公司(下简称省公司或省烟草公司)成立。9月,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山东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下辖 青岛卷烟厂),和青岛卷烟厂一套机构、两块牌 子。青岛卷烟厂从单纯生产型企业转型为生产经型企业。青岛烟草行业逐步形成烟叶生产、卷烟工业、烟草贸易、烟草专卖有机结合的新体系,生产经营有了新发展。据有关数据统计,青岛卷烟厂为国家上缴的税金一直列青岛市第一位,被誉为青岛工业的排头兵。 1994年1月,以青岛烟草分公司、青岛卷烟厂为核心组建青岛烟草集团,同时成立青岛烟草集团公司,5月6日,青岛卷烟厂企业法人资格变为企业负责人经营。 1995年6月23日,青岛烟草集团进行公司制改制,更为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下 称颐中公司),国营青岛卷烟厂改称为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卷烟厂。11月18日,国营青岛卷烟厂建制取消,不具有法人资格。 以青岛卷烟厂为核心企业,以卷烟生产经营为主业,集工农商贸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大型烟草企业集团——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青岛卷烟厂厚积薄发成为行业内第一家集经营信息化、物流自动化、管控一体化于一身的数字化大型企业;成为在全国烟草系统中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年卷烟产销量在100万箱以上的中国卷烟强势工业企业之一。 1998年,全省烟草行业体制改革,青岛烟草专卖局和青岛烟草公司与颐中集团脱钩,实行工商分离,青岛卷烟厂成为单纯生产型企业。 2006年7月,青岛卷烟厂作为非法人企业上划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更名为山东中烟工业公司青 岛卷烟厂.经“十五”易地技改,生产能力100.8 万箱,发展成为数字化、现代化的大型卷烟制造工厂。 解放前,青岛卷烟厂,卷烟牌号有100多个,配方依据英美烟公司规定比例标准。1952年人民政府接收,保留使用了 “玉叶”、“红锡包”、 “哈德门”,并将“前门”改为“大前门”4个牌 号,大体采用解放前颐中烟公司的配方比例。当年又自行设计出3个卷烟牌号,至1978年,在产的卷烟牌号有25个,均根据国家烟酒工业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配方。 青岛卷烟厂以生产烤烟型卷烟为主,也生产过混合型、雪茄型、外香型卷烟,曾注册和生产的卷烟牌号近百个。1985年进行牌号整顿,保留11个。1987 年,增为13个牌号。1990年实际生产8个牌号(10 个规格)的产品。1991年对卷烟产品结构进行3次大规格调整假中华细烟,将产品开发定位于追求新、 奇、特,在市场上有卖点,在技术上有专利,要求内在质量具有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注重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确定 了以“泰山”、“壹枝笔”、“红锡包”、“哈德 门”作为高中低档烟的旗舰品牌假中华细烟,品牌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重点品牌培育效果明显,经济运行态势稳健。2008年,按照省工 业公司统一部署,完成了高档卷烟“泰山”(儒风)、“泰山” (乐章)、“泰山”(华贵)、“泰山”(宏图)的开发和试制生产,顺利实现了卷烟商标的换版过渡。 青岛卷烟厂所产的卷烟多次被评为青岛市、山东省、全国的优质品。其中,2002年“壹枝笔”、“泰山”、“红锡包”、“哈德门” 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食品、信得过产品、名牌产品等称号,2004年3月,在第22届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颁奖仪式上,“壹枝笔”揽得了最高奖一金奖。“哈德门”、“壹枝笔”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哈德门”被评为“中国 名牌”。 青岛卷烟厂1974年开始出口卷烟。 1974-1978年,出口卷烟总计21261万支,创汇171万美元。改革开放后出口卷烟量增大、出口国家增多、创汇额增加。出口国家含美国及中东、南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卷烟分别比改革开放前提高约11.5倍,创汇增加约14.7倍。2006年,该厂卷烟销售上划山东中烟工业公司。 (更名为山东中烟工业公司青岛卷烟厂) 2017年,青岛卷烟厂进一步抓好品牌培育。深化一二类核心产品为主、区域性规模销量规格为辅的核心规格架构,巩固百元价位段卷烟销售基础,提升高三类,突破一二类,实现“泰山”品牌结构有效提升。巩固老产品、培育新产品,做好细支烟及区域性规格的市场培育。推出鲁产中高档“定制卷烟”,开创了地产卷烟消费市场新局面。 悠悠岁月,百年沧桑。从1919年到2019年,特别是建国以来,青烟人锲而不舍、努力奋进、不懈追求,谱写了一曲壮丽发展的新篇章,青岛卷烟厂的历史,也是青岛百年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admin) |